JVM学习笔记二——垃圾收集算法

垃圾收集器在对堆进行回收前,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确定这些对象有哪些还“存活”着,哪些已经“死去”(即不可能再被任何途径使用的对象)。

一:对象存活判断算法:

1、引用计数算法:

给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,每当有一个地方引用它时,计数器值就加1;
当引用失效时,计数器值就减1;任何时刻计数器都为0的对象就是不可能再被使用的。优点:
实现简单,判定效率高;缺点:很难解决对象之间的相互循环引用的问题。

2、根搜索算法:

通过一系列的名为“GC Roots”的对象作为起始点,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,
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,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(用图论的话
来说就是从GC Roots到这个对象不可达)时,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。

二、垃圾收集算法:

1、标记-清除算法:

首先标记出所有需要回收的对象,在标记完成后统一回收掉所有被标记的对象。
缺点:一是效率问题,标记和清除的效率都不高,另外一个是空间问题,标记清除之后会产生大量不连续的内存碎片。

2、复制算法:

它将可用内存按容量划分为大小相等的两块,每次只使用其中的一块。当这一块的内存用完了,就将还存活着的对象复制到另外一块上面,然后再把已使用过的内存空间一次清理掉,实现简单,运行高效,代价是将内存缩小为原来的一半。
现在的商业虚拟机都采用这种收集算法来回收新生代。
不适合老年代。

3、标记整理算法:

标记过程和标记-清除算法一样,但后续步骤不是直接对可回收对象进行清理,而是让所有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,然后直接清理掉端边界以外的内存。

4、分代收集算法:

当前商业虚拟机的垃圾收集都采用”分代收集“(Generational Collection)算法,将java堆划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,根据各个年代的特点采用最适当的收集算法。在新生代采用复制算法,老年代采用”标记-清除“或”标记-整理“算法

暂无评论

发送评论 编辑评论


				
|´・ω・)ノ
ヾ(≧∇≦*)ゝ
(☆ω☆)
(╯‵□′)╯︵┴─┴
 ̄﹃ ̄
(/ω\)
∠( ᐛ 」∠)_
(๑•̀ㅁ•́ฅ)
→_→
୧(๑•̀⌄•́๑)૭
٩(ˊᗜˋ*)و
(ノ°ο°)ノ
(´இ皿இ`)
⌇●﹏●⌇
(ฅ´ω`ฅ)
(╯°A°)╯︵○○○
φ( ̄∇ ̄o)
ヾ(´・ ・`。)ノ"
( ง ᵒ̌皿ᵒ̌)ง⁼³₌₃
(ó﹏ò。)
Σ(っ °Д °;)っ
( ,,´・ω・)ノ"(´っω・`。)
╮(╯▽╰)╭
o(*////▽////*)q
>﹏<
( ๑´•ω•) "(ㆆᴗㆆ)
😂
😀
😅
😊
🙂
🙃
😌
😍
😘
😜
😝
😏
😒
🙄
😳
😡
😔
😫
😱
😭
💩
👻
🙌
🖕
👍
👫
👬
👭
🌚
🌝
🙈
💊
😶
🙏
🍦
🍉
😣
Source: github.com/k4yt3x/flowerhd
颜文字
Emoji
小恐龙
花!
上一篇
下一篇